1. 首页 > 产品中心

钼市观察:价格下行通道下的破与立

  作为战略性小金属的代表,钼价波动不仅反映着基础工业的景气度,更是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晴雨表。

  在全球经济提高速度放缓与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双重背景下,2025年钼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行至年底,钼市场呈现供需博弈加剧的态势。

  那么,在2025-2026跨年周期的关键窗口期,钼市场将如何破局?又将呈现那些特征?万联万象联合万联摩尔,对此进行深度解析,以供参考。

  2025年四季度钼市场的价格趋势,堪称近五年来的压力测试。以11月25日为观测节点,国内钼精矿(45%品位)现货报价已连续7周下跌,累计跌幅达14.6%,3890-3920元/吨度的价格较2024年同期低23%。

  这一颓势直接传导至下游,钼铁主流成交价跌破23万元/吨心理关口,部分零单交易甚至下探至22.5万元,较三季度均价缩水18%。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种下跌呈现出三个新特征:

  首先,内外价差收窄加剧进口博弈。伦敦金属交易所(LMB)氧化钼现货价目前稳定在23.8-24.2美元/磅钼区间,折算人民币后与国内价差不足500元/吨度,较年初2000元的套利空间大幅收缩。

  这导致贸易商进口意愿分化——部分企业因汇率波动(人民币兑美元升至7.08)暂停点价,9月钼精矿进口环比下降12%便是明证。

  其次,区域价差凸显运输成本压力。当前内蒙古产区钼精矿出厂价较江西低80-100元/吨度,但华北钢厂到厂价反而高出南方50元,反映北货南运的物流成本已占价格构成的6.2%。这种地域分化正在改变传统采购半径,包钢等公司开始增加本地钼铁采购比例。

  最后,期货贴水反映悲观预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钼期货主力合约(MO2603)持续维持8%的贴水幅度,持仓量却同比增长37%,显示市场通过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的意愿增强。现货电子盘数据则显示,3900元/吨度位置出现连续两周的万手级别买单托底,暗示部分机构开始布局价值修复。

  这种复杂的价格形态,本质是市场对弱现实(当前需求)与强预期(2026年新能源需求)的折中选择。正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钼业分会秘书长所言:“当前价格已触及2019年以来最低估值区间,但出清过程可能持续至2026年一季度。”

  若将视角延伸至整个产业链,2025年钼市场的矛盾已从简单的供过于求,升级为多层次的结构性博弈。从上游采选环节看,尽管10月国内钼精矿产量环比增长11.3%,但细分数据揭示出显著分化:

  供给侧呈现大矿稳产、小矿退出的二元格局。金堆城、洛钼等头部企业通过技改将现金成本控制在3500元/吨度以下,开工率维持在85%以上;而陕西商南、吉林永吉等中小矿山因环保改造成本压力,已有30%产能进入检修状态。

  更值得关注的是进口结构的质变——传统智利、秘鲁货源占比从2024年的78%降至65%,而俄罗斯、蒙古等新兴渠道的钼精矿砷含量普遍超标0.5%,导致冶炼厂不得不增加3-5%的净化成本。

  需求侧则上演传统萎缩、新兴崛起的剧本。不锈钢领域作为用钼大户,10月产量同比下滑9.2%,太钢、青山等巨头将钼铁添加比例从6‰下调至4.5‰;但与此同时,光伏镀膜用高纯钼靶材需求暴增210%,半导体蚀刻环节的钼配件采购量也实现47%的增长。

  这种需求迁移直接改变消费结构——传统工业用钼占比首次跌破60%,而高端领域用钼量突破12万吨/年。

  利润分配的扭曲尤为突出。当前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呈现微笑曲线%毛利,但冶炼环节普遍亏损(吨钼铁亏损8000-12000元),而下游高端应用厂商毛利高达40%。这种失衡正驱动洛阳钼业等企业向下游延伸,其投资50亿元建设的电子级钼化工项目将于2026年投产,预计可分流20%的自产矿用于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这种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1-10月钼系高速钢产量同比增长8.3%,而普钢用钼量下降11.6%。正如五矿研究院金属分析师所指出的:“2025年的钼市阵痛,本质是产业升级必须支付的转型成本。”

  短期策略聚焦库存重构。当前社会总库存已达8.2万吨(相当于2.3个月消费量),但分布极不均衡——钢厂原料库存处于5年来最低的9天用量,而贸易商库存同比激增42%。

  这种错配孕育着反弹契机:当12月冬储需求启动,配合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6年基建专项债额度(1.2万亿元),可能引发一波集中补库行情。历史数据表明,2018、2021年类似情境下钼价均出现15%以上的季度涨幅。

  中期动能来自技术迭代。在钼化工领域,新一代钼系催化剂在氢能产业的商业化应用取得突破,单套电解槽钼用量提升至1.2kg/MW;航空航天领域,含钼3.5%的钛合金批量用于C929客机结构件,预计2026年将新增800吨/年需求。这些创新应用正在改变钼的消费属性——从周期性工业原料向成长性新材料转变。

  长期格局取决于供给改革。随着《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26年实施,钼矿开采准入门槛将大幅度提高,预计影响现有30%的分散产能。更为关键的是,厦门钨业等企业开发的伴生钼回收技术已实现工业化,未来可从钨尾矿中提取相当于当前产量8%的钼资源,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供给弹性。

  2025年末的钼市场,恰似经历淬火工艺的合金——在价格下降的压力中去除泡沫,在供需重构的阵痛中提升韧性。

  尽管短期仍面临钢厂压价、进口冲击等挑战,但光伏镀膜、氢能催化剂等新兴需求正在打开成长空间。后市有两个关键节点必须要格外注意:一是2026年一季度基建项目开工带来的传统需求脉冲,二是二季度电子级钼产品新产能投放引发的价值重估。

  正如钼元素本身高温强化的特性,这个穿越周期的战略金属,终将在产业升级的熔炉中焕发新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香港廉政公署就大埔维修工程可能涉及贪污展开调查:维修费每户超16万港元,施工方前股东曾卷入贿赂案

  突发要闻!美方向全世界通告:特朗普明确警告,不允许高市早苗在上挑衅北京,引爆国际舆论

  InXinjiang (87)丨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新疆值得反复来,每来一次都有新发现

 

上一篇: 我国地球深部找矿打破4000米 下一篇: 海西州前三季度经济观察(四) “双引擎”轰鸣!海西工业“左手资源、右手风光”动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