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前三季度经济观察(四) “双引擎”轰鸣!海西工业“左手资源、右手风光”动力澎湃
晨曦微露,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采盐船已划破察尔汗盐湖镜面般的卤水,巨型管道如蛟龙般将富含钾、锂的卤水输送至提炼车间。流水线上,封装机械臂迅速将“粮食的粮食”发往全国。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之一,每一天的黎明都在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青海力量。
烈日当空,锡铁山深处井下几百米,无人驾驶矿车沿着数字化巷道穿梭,将铅锌矿石运往选矿厂。车间里,精矿脱水干燥后,化作列车上的黑色“金沙”,奔赴下游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这座年处理百万吨矿石的“高原矿山”,正将沉睡的矿藏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战略资源。
苍茫的戈壁陷入沉睡,而无人区的风却迎来它一天中最强劲的时刻。在三峡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75台单机容量6.7兆瓦的风电机组满负荷运行,“风电+储能”协同运行模式,为当地电网稳定性提供必要支撑,为高原能源调峰注入绿色新动能。
从盐湖提锂的晨光,到有色金属冶炼的烈日,再到风电场的星夜,海西州的工业脉搏24小时不息。立足资源禀赋,以浓油重盐的传统工业为根基,以风吹日晒的新能源产业为引擎,双线发力推动海西州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一个个忙碌的生产场景串联起海西州规上工业的稳健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海西州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433.74亿元,同比增长7.7%,拉动全州经济稳步的增长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9.6%的同比增速领跑全省第一梯队,较去年同期实现15.6 个百分点的跨越式增长,分别高出全国、全省中等水准3.4 个和3.9 个百分点,连续9 个月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
这份含金量十足的工业发展答卷,让海西这片土地不仅成为青海工业经济的主阵地,更在每一个昼夜轮回中,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着海西力量。
聚集着全省超三成的规上工业公司,钾肥产量占全国80%,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的50.6%·····确保如此庞大的工业经济稳健运行,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科学引领与政策体系的精准滴灌。
海西州始终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理念,将工业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构建起“政府主导、四级联动、精准服务”的工作格局。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攻坚一线,细化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目标任务、推进举措与完成时限,为工业经济发展锚定方向。系统梳理全州工业公司供需信息、产品目录,编制形成《海西州产业机会清单(需求)》《海西州产业机会清单(供给)》,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匹配、深化合作搭建起信息互通桥梁。
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协调,密切监测重点产品产量、价格等情况,对企业产品产量、库存水平、订单情况等关键指标实施穿透式监测,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为全面摸排企业存在的各类困难问题,海西州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库,指导督促达到入规条件的企业及时入规,截至目前,已有6户企业成功入库纳统。深入推动“入企服务、现场办公”行动,截至目前,共收集企业问题66条,已办结47条,有效提振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
要素保障的强化为工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一直以来,海西州慢慢地增加融资需求协调保障,摸排梳理15户企业融资需求21.65亿元并及时推送至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与人行海西分行共同举办资金流信息平台专题推广活动,促成企业融资1.5亿元,切实缓解融资难题。
同时,强化上下游对接,组织州内有关地区工信部门及碳酸锂企业召开青海跨界分离技术有限公司提锂吸附剂上下游对接会,帮企业畅通供需对接,南玻10万吨高纯晶硅一期、盐湖4万吨锂盐、汇信新材料2万吨高质碳酸锂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持续释放增量效能。
制造业链条长、覆盖广、影响深远,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所在,也是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分析前三季度海西州工业运行特点,制造业贡献突出,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制造等重点行业为主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2.7%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2%,拉动全州增长6.64个百分点。
格尔木市作为海西工业的“压舱石”,有色金属成为今年前三季度该市规上工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格尔木市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激增30.4倍,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5%,拉动率高达11.1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2.8%,拉动率达4.33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大的增长韧性。
“今年以来,格尔木市多维度发力稳定工业经济,建立市级领导联点服务与重点产品供需动态监测机制,带领企业技改提效。推进盐湖工业基础锂盐、西矿稀贵金属扩能等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培育汇信新材料等企业纳规入统。开展政策宣传与专项资金申报,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设备更新、上下游合作,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推动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夯实工业增长支撑。”格尔木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庆国表示。
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格尔木市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持续释放产能,1—9月格尔木市碳酸锂产量达10.84万吨,同比增长14.9%,铅产量12.64万吨,同比增长18.6倍,黄金、白银产量分别增长43.5倍和13.8倍,一系列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为全州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是西部矿业控股子公司,2010年试生产以来,聚焦多金属资源综合回收,2023年启动“十四五”重点升级项目,采用国际领先工艺,填补青藏高原铅冶炼空白,形成年产电铅20万吨、金锭6吨、银锭430吨、硫酸25万吨生产能力,同时回收铜、锌、锑、铋、硒、钯等有价金属。企业始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工厂等荣誉,以多项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格尔木市已形成集矿产开采、冶炼加工于一体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该产业的强势发展,不仅筑牢了海西工业经济的基本盘,更带动了化工、物流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为全州规上工业增速稳居全省第三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浓油重盐的传统工业是海西工业的压舱石,那么风吹日晒的新能源产业就是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坐拥“风吹日晒”的天然优势,海西州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增长极。截至目前,全州清洁能源建成并网装机达2720万千瓦,其中光伏、光热、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的50.6%,已建成储能装机158万千瓦,占全省储能装机的51%,形成了多元化的储能发展格局。
前三季度,海西州新能源项目建设蹄疾步稳。都兰县诺木洪南风场已入驻企业17家,建成投运风力发电项目26个,总装机容量达162万千瓦;大唐25万千瓦光伏及配套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工程建成并网,打破了近3年新能源项目落地为零的局面。茫崖市冷湖镇200 万千瓦风电项目、格尔木市全球单机顶级规模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其中冷湖风电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94.0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9.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7.5万吨。
青海明阳作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紧扣青海新能源产业规划,正全力打造覆盖“风、光、储、电、氢、氨、醇”的全产业链集群,构建以青海为中心的西北综合发展体系。其专为西北高寒、高海拔等严苛环境定制的高原风力发电机组,填补了青海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的空白。截至目前,青海明阳已投资完成年产500万千瓦风机主机产线,累计可生产风力发电机组1698台,实现产值112.37亿元,缴纳各类税款约1.5亿元。
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军表示:“公司2025年共计生产风机120台,下一步,将依托高原定制化构网型风机技术优势,为青海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辅助调节与主动支撑能力。持续发挥风电产业链主担当,协同政府引进风电装备核心部件制造企业,提升海西州风电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水平。”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海西工业经济注入了绿色动能,更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1-10月,全州累计上网电量24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4%,清洁电力的持续供应为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海西州招商引资目录〈导引〉》的发布,7000万千瓦光伏、4000万千瓦风电等规划项目的逐步落地,海西州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有色产业硬核发力,绿色能源澎湃涌动,海西工业经济以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昂扬姿态,稳稳站牢全省第三的位次。
站在年底收官的关键节点,州工信局党组成员、州无线电监测站站长龚保说:“下一步,海西州将继续锚定工业强州目标,持续加大对规上工业公司的扶持力度,聚焦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围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供给,全力破解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助力更多重点企业产能释放、新项目落地见效,使海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全年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明年规上工业经济的开好局、起好步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随着政策工具箱的持续丰富、重点项目的加速落地、产业生态的一直在优化,这片承载着工业梦想的土地必将续写新的精彩。政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终将让海西工业经济的增长曲线更加陡峭,为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海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