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行业50强

闪闪发光的并不全是金子!这种矿物骗过太多人了

  等人合作了一个有趣的作品《旧矿工故事》。在这个作品中,演员们身处1860年代美国西部的一个矿坑中,并且因为一块无意中被发现的金子(

  矿工们“见财起意”倒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矿工雷淞然”发现的那块自然金实在是太大了,“假如有这么大一块金子,你能给咱老板爱德华骑回中国!”

  不过,假如对地质学、矿物学稍有了解,“矿工雷淞然”大概就要失望了:他发现的那块不太可能是黄金,连另一位矿工华哥发现的那一小粒,也不是黄金。实际上,黄金几乎不也许会出现在那样的矿里。他们找到的大概率是“愚人金”。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旧矿工故事》的发生地到底是个什么矿。一说到“华工去美国西部采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但淘金热淘取的主要是沙金,也就是自然金,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大型矿洞。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开采金矿矿石的矿洞呢?从作品的舞台美术和动作设计上看,也明显并非如此。

  实际上,从舞美设计的角度来说,雷淞然和张呈工作的地方更像是一个煤矿。所以,问题就变成了:煤矿里是否有可能挖到金子,如果不可能,那么雷淞然为何会捡到金子?

  众所周知,煤炭是远古时代植物在腐败分解之前,就被埋入地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而形成的。因此,一般而言,现在的煤矿通常也就是远古森林的所在地。而金矿的形成则主要与地下岩浆活动有关。岩浆上升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热水,即地质学中的“热液”。它们沿着地下的复杂的裂缝网络移动,萃取沿途的岩浆以及岩石中的矿物质,其中就包括金元素。当它们变冷时,矿物质又开始在裂缝中沉淀,形成矿脉,金就藏在这些矿脉中,金矿床就此形成。

  这两种过程基本上没有什么相关性,因此,它们彼此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理论上讲,煤矿里也可以有黄金。含有金矿的岩石在风化之后,被水流搬运到别处,形成次生金矿,也就是沙金。这些沙金就有一定的概率会留在含煤的地层中。此外,煤矿的前身——泥炭沼泽也可能以一些特别的方式吸收、富集金元素;在地下深处,那些含有金元素的热液也可能渗入煤层。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煤矿都发现了黄金存在的痕迹。在贵州省,有些煤矿的含金量还可以高达 30ng/g(也就是一亿分之三),比地壳平均含金量高出约 40 倍!不过,即便如此,它们还远远不足以当作金矿来开采。注意,这些金子是分散在煤矿之中的,它们不可能变成大金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淞然不可能在煤矿里捡到成块的金子——如果他了解地质学知识,就会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个圈套……或者,还有别的可能吗?

  其实,矿工们确实有一定的概率会在煤矿里捡到看上去很像黄金的东西。但是那其实不是黄金,而是黄铁矿结晶,俗称愚人金。

  黄铁矿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数千种矿物之一。它常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如同黄金一般。同时也多半具有规则的立方体外形,仿佛规整的金块。单是这两点,就足以让不少人误以为遇到了珍贵的矿物,甚至直接把它当作黄金。

  铁元素在地球上可以说到处都是。且不说地球那个以铁为首的金属组成的核心,即使是在石头更多的地壳,铁元素的含量也能排在第四位。在大自然,活跃的铁常和其他元素组合形成各种物质。在氧气占据的领域,铁元素最终会被氧“劫持”,形成颜色赤红、难溶于水的氧化铁,留在原地。

  但在隔绝氧气的地下,易溶于水的二价铁常随地下水四处穿行,直到它们来到硫元素控制的领域。硫元素也会劫持铁元素,把它们变成难溶于水的硫化物,进而留在原地。与鲜红的氧化铁不同,它们往往会结晶成形状规则,金光闪闪的美丽晶体,这就是黄铁矿。

  所以,只要能满足富含硫元素、铁元素以及隔绝氧气这些条件,黄铁矿就非常有可能出现。无论火山周围还是海底深处,炽热岩浆还是厚重泥沙,甚至远在火星都可能会出现黄铁矿。隔绝氧气、富含硫元素的煤矿周围出现黄铁矿自然也合情合理。这可比出现黄金概率高太多太多了。

  虽然理论上分析了这么多,已经基本排除了那一粒和那一块黄色石块是黄金的可能,但万一呢?有什么办法能确证它们不是黄金,而是黄铁矿呢?

  黄金和黄铁矿的相似之处,其实基本上只有外表这一项,其他的诸多方面,它们都相差悬殊。如果区分黄金与黄铁矿,其实有很多方法。不过要注意,这一些方法只适用于它们俩!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黄金是一种很重的物质。纯金单质的密度高达 19.32g/cm³,是一般岩石的 6~7 倍。也就是说那块金子的实际重量相当于同样大小的 7 块石头,可能接近 40 公斤,自然是没法悠然揣兜里了。而黄铁矿的密度在 5g/cm³ 左右,虽然明显比一般岩石重,但还不算特别离谱。

  把黄金当作笔,在不带釉的白色瓷板上轻轻划动,很容易留下条痕,黄金的条痕同样是黄色。但黄铁矿的条痕常常是绿黑色,与黄金差别极大。

  关于黄金鉴定,常常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牙能咬动的就是真金”。这确实有几分道理,因为黄金质地很软,莫氏硬度为 2.5 到 3,与指甲相差不大。而黄铁矿莫氏硬度高达 6 到 6.5,比纯铁(5.5)还要高,对于牙齿来说自然也很艰难。

  一般来说,黄铁矿常有着规则的外形,比如立方体或者长方体,即使生长环境不好也会留下一些规则的晶面。而黄金则常常奇形怪状,要么团成一团(狗头金),要么分散成许多细小颗粒,挤在岩石缝隙里。形状规则的黄金,在黄金中都是极其稀有的。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真金不怕火炼”同样适合分辨黄金和愚人金。由于黄金是稳定的金属单质,因此常规的火焰是不会让它变化的。但组成黄铁矿的铁元素和硫元素都很容易和氧气结合,碰上火焰的后果就是各奔东西,分别形成氧化铁(其实就是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最终只剩一股难闻的气味和一些黑色渣滓。

  当然,黄铁矿虽然顶着“愚人金”这个恶名,但人们发现,黄铁矿也可能含有金子,是作为机械混入物混在黄铁矿中的。有些形状特别的黄铁矿,常常出现在金矿周围。此外,它们本身也会含有一定量的黄金,含金量可高达 1800ppm(百万分之 1800,即 0.18%)。只是,这样的黄铁矿和金矿来自地球深处的热液活动,与煤矿几乎完全不沾边。煤矿中的黄铁矿,确确实实只能是与金无关的愚人金了。

  综上所述,如果矿工雷淞然真的在煤矿里捡到了一大块“金子”,那么他完全有理由意识到,要么这块金子是个圈套,是爱德华老板故意放的;要么,它其实是一块黄铁矿,并没有很好的方法靠它骑着爱德华老板回中国——考虑到作品中那块金子的规整形态,后一种可能性肯定会更大一些吧。

 

上一篇: 淘金热再起 金价狂飙带火洗沙盘 律师:非法淘金或涉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