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改变)贵州抛弃矿区重焕“芳华” 成侨居新热选
立秋时节,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古镇凉风习习。从湖南到朱砂古镇侨居的徐桦一大早就和老伴出门漫步,路过公营照相馆、邮局、供销合作社等旧式修建。年过六旬的徐桦感叹说:“恰似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万山有着上千年的朱砂豪杰前史,曾因汞矿和朱砂储量名列亚洲榜首,被誉为“丹砂王国”。跟着资源干涸,2001年万山汞矿被施行政策性封闭,留下不同前史时期豪杰的矿洞200多个和970多公里地下采矿坑道。2015年,万山将抛弃的汞矿遗址“修旧如旧”,打造了以矿山文明为特征的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徐桦侨居的公营招待所,坐落原汞矿员工住宿区,无缺保留了20世纪50时代至80时代的矿工住所及苏式风格修建,“人总是怀旧的,保存无缺的老修建勾起了许多幼年回想。”
在朱砂古镇,记者看到,原办公大楼改建成了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旧日人工采矿坑道变身迷幻的“时空地道”,原汞矿员工住宿区打造成复古怀旧的文明街区。行走在朱砂古镇,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游客在遍地玩耍“打卡”。
侨居的这一段时间里,徐桦和老伴会在白日去改造过的地下矿洞和采矿坑道走一圈,那里气候凉快,保留着不放逐期开凿的石梯、地道、刻槽等遗址;还会去怀旧礼堂看老电影,饿了就去大食堂就餐或去吃猪油拌饭。
“最近每天有上千人住在朱砂古镇,山崖酒店和公营招待所悉数住满。”朱砂古镇相关负责人王芳忠说,古镇夏日平均气温25℃,加之共同的工业前史背景和文明和怀旧修建,招引不少人前来玩耍和侨居。
“面貌一新”的朱砂古镇,让本来沉寂破落的矿区变成游人如织的景区,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行景区”“国家工业旅行演示基地”等。2024年1月至7月底,朱砂古镇招待游客超30万人次。
舒小玲曾是一名“矿嫂”,汞矿封闭后与老公一同外出打工多年,看到从前无人问津的矿区重现活力后,便回到朱砂古镇开了一家小吃店,主营豆腐脑、豆浆、冰甜酒等小吃。
在朱砂古镇,有许多人像舒小玲相同搬出去,又搬回来;有的人在酒店上班,或从事安保作业,还有人开起了特征小吃店,逐渐享用到了开展的“盈利”。
在维护工业遗产的放逐,万山区还建成了朱砂工艺品产业园,现有43家企业入驻,出产朱砂手串、朱砂画、朱砂摆件等各种类型的产品。许多游客游完朱砂古镇后常去那里购买朱砂工艺品。2023年,产业园销售额达8.5亿元人民币,带动2000余人工作。
重焕“芳华”的朱砂古镇是我国工业旅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将工业遗产与文明构思、研学旅行、文创开发、康养休假结合起来,让本来严寒的工业遗址发出文明与生活气息,成为文旅抢手“打卡”地。
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旅行开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小海看来,前史遗留下来的许多工业遗产,是等候发掘的旅行“富矿”,它们能活化“重生”为构思文明园、博物馆、城市会客厅,既留住城市“回忆”又开辟文旅新空间。(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