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提高关键资源保障力
锂资源竞争是新能源时代的“第一场资源战争”,其结果将决定哪些国家能够在绿色能源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
2024年,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尽管国内锂矿资源类型多、分布广、潜力大,且在开采、精炼至制成品的全产业链中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仍面临矿石品位偏低,自然开采条件不佳等挑战
当下,锂被誉为“白色石油”,是电池、电动汽车、光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材料。随着电动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和无人机市场迅速扩大,全球对清洁能源储存的需求持续增长,锂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供需矛盾也逐渐加剧。
我国锂资源储量在全球虽位居前列,但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开采难度高、环保要求比较高,短期内仍难以改变相当程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全球锂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多国加强锂资源管控,资源所在国环境复杂,加之锂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风险。
受访专业的人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锂资源保障能力:一是加快研发开采和提取技术,推进替代技术和回收利用的发展;二是深化与资源国的合作,拓展海外资源来源,实现供应多元化;三是热情参加国际矿业规则与环境标准的制定,完善对外投资的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并充分的发挥我国海外行业协会的作用。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能源安全与节能降碳要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必然趋势,锂资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高工产研GGII预测,同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80GWh,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储能与分布式电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锂资源需求持续攀升。此外,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到各类便携式智能终端,其硬件性能与智能交互功能慢慢的提升,大幅度的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持续激发了消费者换新需求。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梁峰认为,这种全方位升级推动消费电子整体销量的稳步增长,还因单个设备性能增强、功能增多和续航提升,使得带电量显著增大。两者叠加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拉动锂资源需求量开始上涨的重要因素。
我国锂资源类型多样、总量巨大,盐湖型、锂辉石型、锂云母型分布广泛。在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均取得重要找矿突破,如四川雅江探获亚洲顶级规模的伟晶岩型单体锂矿。
2024年,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尽管国内锂矿资源类型多、分布广、潜力大,且在开采、精炼至制成品的全产业链中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仍面临矿石品位偏低,自然开采条件不佳等挑战。
今年初,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西昆仑—松潘—甘孜发现长达2800千米的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累计探明650余万吨,资源潜力超3000万吨。这一发现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从世界第六跃至第二。
“该成矿带远期资源储备意义重大,但短期尚难以实现实用化开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教授刘成林分析,受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环保要求等因素制约,川西高原、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多个锂辉石矿床至今还没实现大规模、经济开采。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锂电池生产国,我国长期依赖进口锂资源。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525万吨,同比增长约31%,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等国;净进口碳酸锂23.1万吨,同比增长约55%。
在此背景下,慢慢的变多中资企业积极布局海外锂矿资源,以提升资源自主保障能力、降低供应链风险,并逐步增强我国在全球锂资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的察尔汗盐湖拥有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2023年6月8日摄) 张宏祥摄 / 本刊
全球对锂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全球范围内对锂的需求预测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据TrendForce预计,2025年欧洲新型储能装机预计约40GWh,美洲储能装机新增50GWh左右。据测算,到2030年,全球锂消费量将比现在增长约7倍,到2040年,这一数字可能增至40余倍。
而全球锂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可采锂储量约2800万吨,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和美国,五国合计占比超过80%。
有分析师认为,锂资源竞争是新能源时代的“第一场资源战争”,其结果将决定哪些国家能够在绿色能源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
多国加强锂资源管控。锂作为稀缺资源,被多国列入关键矿产甚至战略资源清单。例如,美国将其列为43种重要矿产之一,欧盟将其列为14种关键材料之一,我国也将锂矿列入24种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天津外国语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若瞳分析,美、欧、澳等相继推出锂资源管控政策,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中国企业获取锂资源进行了限制。
此外,资源国推动“锂矿国有化”趋势日益加剧。例如,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三家外国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墨西哥、智利也在积极地推进锂产业国有化。
锂矿资源国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巧生认为,近年来,矿企在海外遭遇安全事件数量上升,给矿产资源的稳定获取带来冲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海湘进一步表示,南美多国矿业税费、环保要求频频调整,外资限制加强,推高了公司运营成本。此外,部分地区政治动荡、政府更迭和社会抗议频发,给跨国企业长期经营带来高度不确定性。
全球锂资源被少数企业垄断。尽管锂资源多分布于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等国,但全球锂矿权益实际上高度集中。
以权益量计算,美国雅宝(ALB)和Livent两家公司控制全球超30%的锂资源,尤其雅宝在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皮尔巴拉和智利阿塔卡玛盐湖等全球核心锂产区拥有重大权益。
王若瞳分析认为,美企凭借资本优势持续开展全球并购,或进一步强化对锂矿资源的控制。未来美国可能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限制他国企业获取锂资源。
为提升我国锂资源保障能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电池储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受访人士建议,可从国内开发、技术突破、海外合作、国际规则、支持保障、行业协作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
加快国内锂矿开发与政策支持。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宜加快国内锂矿勘探和开采进程,增加资源供应。可出台支持性政策,优化采矿权审批流程,提升开发效率。
推动技术提升与资源替代循环。“当前盐湖地层富锂卤水矿回采率约50%,提锂回收率可达70%,仍有提高空间,需持续攻关开采与提取技术。”刘成林说。
王若瞳建议,应加快发展锂资源替代技术,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以减少对锂的单一依赖;同时完善锂电池回收体系,推动锂资源循环利用。还应通过政策激励带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减少单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能效。
深化海外多元布局与合作。在海外布局方面,专业的人建议拓展来源渠道,深化与资源国合作,尤其加强与东盟、非洲等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锂矿项目投资,推进供应多元化。借助中拉论坛和其他多边机制,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增强中方议价能力。
“企业可灵活运用参股、换股、间接投资等多元方式,发挥我国市场、技术和资本优势,深化合作、规避风险、提升影响力。”王萍说。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完善支持体系。热情参加国际矿业政策和环境标准的制定特别的重要。“这能够大大减少政策波动风险,提升中资企业在全球矿业领域的话语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娜说。
吴巧生认为,应完善境外投资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财政补贴机制,推动设立多元化矿业基金,并提供战略投资、保险和信用担保等政策工具。同时,支持中介机构提供国际化的法律、财务和技术服务。
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矿业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必彬说,鼓励企业借助海外行业协会平台,获取所在国营商环境与地质资料信息。
“行业协会覆盖广、信息丰富,可合力维护企业权益、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后续公司可以提供经验借鉴。”陈必彬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德陈述称电动轿车开展将使原资料锂供给紧俏 下一篇: 股市必读:富邦科技(300387)10月10日董秘有最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