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协会概况新闻中心会员单位艺师名家精品紫砂认定中心鉴赏知识紫砂文化文物古玩
文章搜索
会员单位
    网站首页 >> 鉴赏知识
紫砂的本体语言
来源:转载 点击数:2820次 更新时间:2010/6/4

  人们经常谈论到紫砂的传统,到底何为紫砂传统?

  近段时间,脑子里会常常出现这样一个词:紫砂的本体语言。开始是模糊的,后来越来越清晰。它的出现。可能同我平时的创作倾向、思考有关。所谓传统,我想一定程度上是指紫砂的本体语言及其扩展。

  随着对紫砂学习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理解的积累,觉得紫砂确有许多优秀的东西要保留、继承。虽然每个时代的大部分从业者是拿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但确有一些业内精英、文化人探索、发现、总结并升华了它,使它成为了一种从技术到审美诸多方面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有些东西是不能割裂的,譬如传统,这是紫砂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延续、发展的需要,要避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紫砂现代陶艺创作不一定要成为无本之源,仅仅停留在表面形体上。

  从供春、时大彬至陈鸣远,紫砂的基本语言已经形成。传统分类为花货、光货、方货、筋囊货等,其实上也可分为自然形态和几何形体两大分类(其中包括一些抽象的自然形态,如供春壶等)。数百年来在此基本上发展、改变、扩荣、锤炼,到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人,紫砂已经定格于一定的语言方式,传统已经结累得非常深厚。几何形体的作品自不必说,即便仿真作品,虽然它是以写实为主旨,但还是要用紫砂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转换处理,包括雕塑及其他类型的一些产品,以保持自己的“味”。一枝一叶犹如戏剧的一招一式,形成程式化,如玉器感、局部连接的触摸和谐、敦厚朴实、中庸的东方文化底蕴等,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以明显有别于其他陶瓷类别。

  紫砂本体语言的形成源于其自身条件:

  一、材质因素。这是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紫砂泥的可塑性好,形制如意,再复杂的东西皆可做,经过反复制作和特有处理可产生其他陶瓷没有的视觉和触觉效果。由于它的可塑性和镶接成型方法,多年来又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工具及制作语言的定格,而且这些工具及制作模式适应了紫砂的独特泥性。


  二、实用因素。紫砂的主要品种壶类,是人们所需要的日用品,因为使用功能非常讲究,设计制作中必定要考虑其实用性,必须符合人们的习惯审美需要,且存在一定限制。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习惯。

  三、借鉴因素。紫砂是逐步从日用陶瓷中分门立派出来的,它借鉴了其他工艺美术的一些形式和手法,如古陶器、青铜器、瓷器的一些造型及玉器、红木器的一些处理手法,吸收了它们的一些长处,故它们之间有些审美联系,如玉石器、浑朴、圆润、简练等。

  四、传承因素。历史上的紫砂生产多为作坊形式,因而一般为父传子、师传徒,除少量的文人参与和文人交往,大部分文化层次受限,相传的只是一套相同的基本手法和理念,故制作方式形成一定规律,并逐步完善,越积越厚。

  五、创作因素。基于以上多种因素,历史上紫砂虽然时有创新,但大部分处于一种相对重复和类似的状态,同样品种多个时代做,后人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也正是此原因,历史上产生了一批几乎完美的经典作品,许多的重复和修正,语言特征愈来愈明显。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地方历史、风俗习惯等。

  在儒、佛、道思想的滋润下,加之地处较为富足的江南鱼米之乡,形成紫砂这种平和淡泊,“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君子雅风是有渊源的。紫砂特殊的细腻的镶接成型手法,约定俗成的审美创作及程式化方式,造型和制作的丰富性,尤其是工具恰到妙处的使用,材质机理的充分表达,局部过渡的和谐,轮廓处理的温厚敦实,值得玩味、亲近的品格特征,无不暗含着东方文化底蕴,两者互为呼应,和谐统一,诚可谓相得益彰。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艺术,紫砂本体语言的外延,同它是相吻合的,既秉承了陶瓷的一些共性,又树立起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著称于世,成为它的优势和立身之本。

  我曾看过一些乡镇企业陈列的紫砂珍品,就某些造型和局部的丰富来讲,很有一些想法和亮点。但由于制作方式和形式的“规范”,导致了作品形成后的“乡气”感觉。紫砂特点减弱了,味乏醇厚,意滞浅显,影响了作品多方面的价值。

  紫砂本体语言的形成,也就是紫砂传统及自身的树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完美并不断发展的过程,符合其自身规律,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它的造型是从日用陶瓷的壶、罐等渐变分离独立出来的,从早期有紫砂器皱形痕迹的残片、局部如嘴、钮、盖等明显可以感觉到,它随着社会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尤其是茶的制泡饮用方式变化而导致了壶——紫砂主要门类产品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紫砂原料也逐步从从其他日用陶瓷中分离出来。在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渐锁定和选取适宜于它的原料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配制。造型、制作、实用多方面的考虑总结使之脱开于原来生活的日用坛坛罐罐的形象。器不施釉,迫使对其表面进行特别处理,因而泥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货。同时原料的选取也定格于一定的范围,形成某种惯例。泥性、功能、制作诸舨要求综合体现的过程也就是本体语言的形成过程,不要忽视了这个过程,它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它在国内外、圈内外的地位形象也是由此确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探索实践,境界提升,要求提高,专业性越来越强。紫砂本体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不断探索、吸收、积累的过程,有扬弃,有总结,不是一成不变的,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作取舍。一些新东西可能因自身的优势而逐步转换为本体语,也可能被淘汰。重要的是看这种优势是不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或不易具备而适宜自身的。

  紫砂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因为他的特定的制作性使一般人难以深入。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体会、磨练,很难把握其内在的东西。可能这一点也影响限制了一些人的探索。仅停留在表面状态是不够的,创作中要扬长避短,但并非意味着忽视本质的东西。我们不排斥用紫砂去探索一些其他方式、感觉、形态的审美,但这些审美用其他材料也能容易达到,何必定要用紫砂?紫砂应尽量去展示和发掘自身独特的美,这样会更有意义。

  介入紫砂时,应如何对待本体语言,如何关注当代紫砂的创作方式,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从整个历史来看,当前可说是紫砂最为繁盛、最具活力的时期,我曾在《漫话紫砂》(发表于《中国陶艺》创刊号)一文中提到过: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从业者最多,创新最具活力,文化层次最高,推广活动最为广泛。从深层次的创作探索看,已获得某种突破。新的观念、审美、形态的不同程度的介入和尝试,在使紫砂本体语言获得扩容的同时,外来语言的碰撞仍然十分活跃。如其他陶瓷、现代陶艺、前卫艺术等多种影响,包括一种新的仿生形式(手法有别于传统花货),可谓白花竞秀。该引起注意的是,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过分忽视对本体语言的研究和必要的继承,尤其是紫砂独特的制作语言和韵味,这关系到紫砂独立形象和自身价值的问题。这并不是排斥探索,可以进行任何意义上的探索,不尝试安知好坏?只是通过实践,才会获取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有正真意义的创新,丰富、发展紫砂的本体语言,以它深厚的文化,可能会缺乏依托,成为“空中阁楼”,事半功倍。

  紫砂的本体语言,值得我能思考和重视,先辈们对传统的重视和继承不无道理。正因为如此,紫砂才能如此,紫砂才能如此丰厚并发展到今天这种盛况,这是很大的功绩。而且这将在紫砂今后的发展中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要过分片面和断章取意地理解而忽略了它,我们应认真研究、融会、掌握好本体语言。至少要能理解。同时吸收新思维、新理念,融入个性,探求个人风格,发展它,为它扩容。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处理的好会相互增色。同时又不能将紫砂传统仅仅限于一些具体的制作方式和手法,封闭自己,而是要通过本体语言的扩展来获得整个紫砂业的发展。

【刷新页面】 【打印此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篇:紫砂材质色泽、紫砂茗壶色泽的鉴别 下一篇:紫砂矿原料——红泥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链接
Copyright © 2024 中国陶瓷紫砂协会,中 All Rights Reserved 
邮件:71631953@qq.com 电话:13701538497,18210681620 地址:香港鰂魚涌南豐新邨第11座C14樓
中国陶瓷紫砂协会,中国古玩文物收藏鉴定有限公司是由从事和热衷于,文物,古玩收藏,紫砂,陶艺事业的企业、事业等团体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团体!